他一輩子掏心扒肺,只惦念百姓疾苦,只想讓荒山變綠;他毫不利己專門為公,自己兩手空空而去,疼愛的女兒至今還在草原放牧。近期,青海省原副省長尕布龍走進讀者的視線,讓人們深刻體悟到“廉不言貧,勤不言苦”的為政境界。
“廉不言貧,勤不言苦”,是河南內鄉縣衙的一副楹聯。意思是說,真正廉潔的人不會講自己如何清貧,真正勤政的人不會抱怨自己如何辛苦。反觀當今少數黨員干部,有的覺得待遇太低,買不起車子、房子;有的覺得積蓄太少,比不上當老板的同窗;還有的覺得生活枯燥乏味,不如商人活得精彩。于是乎,有些人禁不住誘惑、守不住底線,放棄了黨的紀律,丟掉了廉潔本色,搞起了官商搭背、權錢交易,走向了腐敗的深淵。還有些人對“吃苦”的心理準備不足,工作忙一點,加班晚一點,休息少一點,離家遠一點,就開始怨天尤人,牢騷滿天飛。吃不下苦頭,下不了苦功,做不了苦事,就會沉迷于享樂享受,沉醉于“副業雅好”。
黨員干部干凈干事,別無他法,唯一的法寶就是既要廉政,又要勤政。如果忘記當初入黨干什么、當官留什么,一味相互攀比、追求物質享受,就會失去黨員本色;吃不了苦,受不了累,就會出現為官不為的現象;整天叫屈、叫窮、叫待遇,就會發生思想病變,從而導致出軌越界、違法違紀。
“當官發財,當走兩道”,是為官者的戒律。如果心中無戒,看別人貪腐不自律,看反面典型不收手,看老板富足不平衡,就容易信仰動搖,最終喪失底線,陷入權錢交易的泥淖。
廉潔出政績,勤勞生善良。守得住清貧,才能想干事;吃得苦中苦,方能干成事。北宋司馬光曾言:“眾人皆以奢靡為榮,吾心獨以儉素為美。”黨的好干部方志敏、孔繁森、楊善洲、尕布龍等,同樣是“毫不希罕那華麗的大廈”“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”“不希罕舒服柔軟的鋼絲床”。黨員干部視他們為榜樣,以廉為榮、以勤為樂,就會自覺把黨的事業舉過頭頂,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。真廉潔者,從不言貧;真勤政者,從不言苦。知行合一,行勝于言,才是為官從政之本。
|